企业简报

辽宁本钢加快绿色智能转型引领东北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5-10-18

辽宁本钢作为东北地区钢铁产业的重要支柱企业,近年来紧紧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转型。在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中,本钢集团立足辽宁振兴全局,通过技术创新、装备升级、流程再造和智能管理,逐步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智能钢铁生产体系。本文将从“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路径”“智能制造体系的创新实践”“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区域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辽宁本钢加快绿色智能转型的实践举措与深远意义,揭示其在引领东北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的核心作用与未来方向。通过系统分析与案例阐述,展现辽宁本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智能为底色,推动传统重工业向现代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跃升的时代担当与战略远见。

1、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路径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辽宁本钢率先确立了“绿色钢铁、生态本钢”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企业从原料结构、能源利用、工艺流程等多个环节着手,构建了以低碳冶炼、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体系。通过推广高炉煤气余热回收、转炉煤气综合利用和烧结脱硫脱硝等技术,本钢大幅降低了单位钢产能耗与碳排放强度,为钢铁行业绿色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生产环节,本钢加快了节能技术和绿色装备的推广应用。例如,推行高效电机与变频系统、余热发电装置、智能能源管控系统,实现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企业还引入绿色供应链理念,从矿石采购到产品配送全过程构建低碳循环链条,形成“生产—循环—再利用”的绿色闭环。此举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也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辽宁本钢加快绿色智能转型引领东北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此外,本钢积极推进钢铁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开发了钢渣粉、冶金渣微粉等绿色建材,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通过建设绿色工厂与生态园区,本钢形成了绿色产业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其绿色转型之路,不仅是企业自我革新的体现,更是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2、智能制造体系的创新实践

智能化是推动传统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辽宁本钢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工厂”和“智能生产线”建设,构建了从采矿、冶炼到轧制、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设备、流程和信息系统的高度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在智能制造方面,本钢建设了智能高炉控制系统,实现高炉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与自动优化控制,大幅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炼钢环节则通过智能转炉、自动加料系统及在线质量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程智能决策与精准控制,使产品质量波动率显著降低。同时,企业开发了“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对能源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能源调度的最优配置。

此外,本钢积极推动“智慧工厂+云平台”融合应用,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对设备运行、能耗、工艺优化进行虚拟仿真与预测分析。工人从“体力型操作员”向“数据型工程师”转变,生产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升。这一系列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使本钢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走在了前列,为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3、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区域带动

辽宁本钢的绿色智能转型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的革新,更在于其带动整个区域钢铁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依托本溪、鞍山、营口等区域的产业基础,本钢通过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以“钢铁为核心、制造为支撑、服务为延伸”的产业集群效应。这一模式推动了冶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加工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促进了东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的优化。

为实现产业链协同,本钢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与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攻关冶金过程节能技术、智能装备研发和新材料应用。通过技术共享与成果转化,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联合体。这一开放协作机制不仅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本钢以自身转型成果辐射带动中小企业绿色智能改造,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赋能与绿色升级,推动产业链整体跃升。通过供应链金融、技术服务平台、绿色认证体系等机制,本钢构建了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带动东北钢铁产业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4、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

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支柱企业,本钢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目标,更是社会责任。企业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智能升级”为战略主线,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企业治理、文化建设和战略布局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理念走向实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本钢建立了“战略—管理—执行”三级联动体系,确保绿色智能转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本钢加快向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方向转型。重点发展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种钢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拓展在新能源、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比例持续提升,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企业积极推动品牌建设,树立“绿色钢铁、智能制造”的新形象,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

本钢还以人才为支撑,构建以技术专家、智能制造工程师、绿色管理师为核心的人才体系。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实施技能培训、搭建创新平台,企业形成了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在管理模式上,本钢推广精益管理与数字化决策机制,实现生产与管理的高效协同。其高质量发展战略,不仅推动企业自身迈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也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结:

辽宁本钢以绿色智能转型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传统钢铁产业向现代工业体系升级的创新之路。从绿色低碳的战略规划到智能制造的系统实践,再到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带动,本钢的每一步探索都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展现出东北钢铁产业在新时期的全新活力与竞争优势。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望未来,辽宁本钢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绿色低碳导向,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打造世界级绿色智能钢铁企业标杆。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区域协同,本钢必将成为引领东北乃至全国钢铁产业高质爱游戏量发展的强劲引擎